关税加征背景下 中国SBS及下游产品挑战与机遇并存
【导语】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,美国持续对来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,3月3日起,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加征10%,对现有SBS及下游制品市场格局带来深远影响。极端关税背景下,中国SBS及部分下游产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但挑战背后,同时也孕育着SBS产品及下游制品出口的机遇。
自特朗普政府上调以来,美国以“芬太尼”问题为由,持续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,3月3日起,再次对对中国商品加征10%,对现有SBS、SEBS及下游制品市场格局带来深远影响。涉及产品出口SBS、SEBS产品本身影响有限,更大的影响在于对终端下游制品影响深远,涉及鞋类、家居地毯、日用品等SBS、SEBS终端制品领域。
制鞋、TPE等制品行业遭受前所未来的挑战
根据APICCAPS,最新发布的《世界鞋类统计年鉴》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鞋类产量同比下降6%,降至224亿双(2024年数据尚未发布)。中国是全球最大鞋类生产国地位,2023年产量达123亿双,占全球55%份额;全年共出口鞋88.9亿,占总量的72%。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背景下,对中国鞋类等主要终端制品较大,尤其是广东、福建等以美线出口订单为主部分地区,自下而上对产业链涉及的产品形成。
对SBS主要下游行业形成直接影响,一季度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
作为SBS主要的下游产品之一,TPR鞋材行业受影响较大。自3月份加征关税以来,部分主要鞋材市场订单及开工颇受影响,而受制于成本压力,部分中远期订单暂无法正常接单,导致当前及后市开工或出现下滑。而作为SBS的另外一个下游,TPE方面在部分领域也颇受影响,尤其是以地毯料、发泡类出口制品受影响相对较大,或影响年内TPE行业数据增速放缓。
国内企业的应对:部分终端制品企业加快向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转移
自3月加征关税以来,制品生产企业遭受前所未来的成本压力。以制鞋业为例,经过两次加征关税后,中国鞋类出口至美国的关税已经飙升至45%。而越南出口至美国的平均关税仅为12.5%,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得中国制鞋业在国际出口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。为此,中国制鞋业积极寻求在东南亚等海外国家建厂,加速产业转移,以应对不利竞争局面。
产业转移对SBS及下游TPR的存在潜在的出口机会
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,虽然存在劳动力低廉且密集的优势,但缺乏上游产业链配套资源,主要原材料严重以来进口。而从亚洲主要输出国家来看,中国在SBS及TPR产能及供应链完善方面远高于其他国家。而对于中国鞋类等制品行业走出去后,更多的原材料供应仍将主要依赖于国内资源,这对中国SBS及TPR出口提供了潜在的发展机会。
卓创资讯对加征关税的观点
关税加征,对于以制鞋代表的终端产业存在“阵痛期”。但任何事件需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,避免单一片面化。中国在全球的供应链地位仍难以撼动,未来博弈期间或对SBS产业链形成中短期影响。但中国具有全球最完善的供应链体系,在出口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契机。从发展的眼光来看,中国SBS及TPR鞋材必不能长期“唱衰”,SBS从业者无论是贸易企业还是TPR生产企业,更多的需要提升内在竞争力,同时需要将目前聚焦海外,由过去单一靠国内市场,逐步转向国内和出口并行发展,或逐步摆脱当前困境。
相关文章
- 2025-04-17关税加征背景下 中国SBS及下游产品挑战与机遇并存